2008/09/14

挪威的森林

嗯...。

不管是聽到自己還是別人,對某一個事件這樣「嗯...」了起來,大概與不妙有關。對我來說啦。

一言以蔽之。一開始感覺真的還不錯,然後從某個地方開始下降,最後,好感簡直是連滾帶爬的衝進谷底。

就是這樣。一本得過大獎、廣告說日本人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讀過、身邊一些朋友捧為寶典的書,為什麼在我心中卻是種下這個印象。講這種話好像很突兀,我不是故意的,但讀者總是可以表達自己喜好。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證明村上春樹不"鄉愿",應該說是,他"一點也不"鄉愿。《挪威的森林》算是他半自傳式的小說,如果他是我生活周圍的人,我想我應該還蠻討厭他的。

不過會這麼說,純粹是以讀者與書的連結感而言;從理性分析之類的角度而言,村上的才情是肯定有的,不然也不會一開始在第一章被他的描述手法吸引住,因為他用一種我想說卻說不好的方式,告訴我回憶這個東西到底要怎麼描摹。

只是內容的發展看到我覺得好煩喔! 中後段,我根本就是覺得「X!怎麼又是這些」,煩死了的感覺。

對於健康教育課,老實說,日本現代文學應該可以是好教材喔。我看過的這些書中,幾乎無一倖免的描述sex這個東西,且是很感官的,一點也不唯美。一開始接觸的時候覺得還有趣有趣的,一直到《挪威的森林》,我覺得too much、很浮濫,當sex這件事太赤裸的描述時,已經不是文學閱讀了,比較像是動物星球頻道的節目。

I have no comments on sex. It exits normally in this world. But it can be expressed in a low-key or tender way, with sincereness in it. Instead of a kind of needs, exercises, tries, and games.

我不是在說道德感,而是,討厭把這件事說的無所不在或很輕鬆、很理所當然那樣(當然sex在動物界是很理所當然的,我不否認,只是你不要跟我說是浮濫理所當然的),我只會覺得,那是什麼爛極了的嘴砲!?

這部分的描述毀了我以為《挪威的森林》的經典性。嗯...。

陡然記起為什麼自己總是習慣拒村上的書,前一陣子看《海邊的卡夫卡》,覺得"噢~不錯喔",所以想說那麼就來看看村上其他作品吧! 然後看了《挪威的森林》,終於想起遇上百分百女孩(我忘了書名)之類的作品,當時就是看沒幾頁就放回架上,雖然我壓根兒一點也不記得那本書的內容,但應該有一些甚麼,關於作者打繞著的話題,是我覺得很無聊的吧! 說到最後,我可能就是根本上的與村上不是很合。

恣意也是有很多種的。我的調調,停在另一個面向。所以,不要以為被使用同一個形容詞的人,都存在在一樣的向度。

不然,語意學的研究就可以收山了。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村上的小說故事常常是摸不著邊的
有一種愛裝愁的感覺
可能與生長的時代背景相關

我沒看過幾本
挪威的森林也是因為太多人推薦而讀的
也有看日文原典的朋友說
是翻譯不夠好的問題

我覺得-黑夜之後-或許會比較合你的胃口吧

不過一直覺得
如張氏派別的小說
那種濃郁中的淡淡哀愁才符合學姐的形象吧

June 提到...

我也不知道我喜歡什麼類型的東西@@ 總之,到還不會因噎廢食就是了。就好像我一邊說周杰倫很討厭,一邊唱他的歌唱得嚇嚇叫...XD
說到時代背景。後來我發現關於這個部分,所謂的戰後嬰兒潮給人的學運、反叛之類的印象,有一天我發現不是時代的問題而已。是精神。就是某些革命精神很強烈的人,把這一群人的"特質"放大很多,其實這個年代的人也並沒有都如此。
我想起我弟弟說的,他說如果他生長在我爸媽的那個年代,他應該也是搞學運的那種人。事實上他帶著這樣的精神活在21世紀。算是極端一族的想法,當然是很酷。
不過走中庸路線的也很酷喔,哈哈~我的"恣意"是如此。
有時候人家覺得,喲,你幹嘛就是要跟世界不同呢? 講這種話,真是三八,這只是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搞不好我在漢朝如漢武帝那個尊崇儒術的時代,我就是主流阿:P
還是回到那句老話:一切都只是相對而已。如果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過起來覺得舒服,那就不是盲目的堅持。適者生存嘛! 所以誰都可以盡情的喜歡與討厭誰。

匿名 提到...

我好像也沒有完整看完挪威的森林。
海邊的卡夫卡我也喜歡。封面封底的提字也很愛。
不過我想我喜歡村上的短篇還是勝過長篇。
短篇我推薦萊新頓的幽靈。
然後他有一些講生活瑣事的短篇,很適合大便看。如村上收音機那之類的。

June 提到...

唉再說吧~~生活中的瑣事夠多了!搞不好比他的還精采:P 大便還是專心或放空,這好像是醫生說的,哇阿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