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黑蝙蝠中隊

黑蝙蝠中隊(中華民國空軍34中隊)隊徽

圖取自wikipedia

一直到現在,我聽著華仔唱的《黑蝙蝠中隊》,還是一樣會起雞皮疙瘩,還是一樣會眼眶漸濕。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況且說實話,如果就音樂的角度而言,華仔唸rap不是件很適合的事。但矛盾就在於,這個rap的歌詞從華仔口中唸出,是真的充滿誠懇。雖然當我看了一些家屬的言論後,也真覺得歌詞有些落於俗套,流行音樂本來就很難說的太有家國精神,可是流行樂畢竟有其行銷本質與力量,把這件事的能見度提高,不失為一個引子。

以下這段字,是從wikipedia借貼過來的,詳請點此閱讀黑蝙蝠中隊
= 命名 =
中華民國空軍34中隊進行夜間偵察任務情形與畫伏夜出的蝙蝠相同,因此以「蝙蝠中隊」命名,而所屬偵察機均漆成黑色,而又稱作「黑蝙蝠」。隊徽是一隻展翅的黑蝙蝠,在北斗七星上飛翔於深藍的夜空中,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象徵潛入赤色鐵幕。

= 歷史 =
1953年韓戰結束,東西方兩大陣營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蒐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電子情報,同時國民黨政府方撤退到臺灣亟需美援。為了維繫美臺關係,蔣介石總統指派其子蔣經國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杜根簽約,雙方以「西方公司」為掩護,由美方提供飛機及必要器材。中華民國空軍於西元1958年成立34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直接受命於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專門替美國蒐集情報,同時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偶爾也空降情報員。

低空偵察的34中隊和高空偵察的35中隊,一樣聞名遐邇,但損失慘重有過之而無不及。至1974年12月34中隊裁撤停止偵察任務為止,共執行特種任務達838架次,先後有15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殉職人員達148名,佔全隊三分之二。詳細情形,中華民國空軍列為最高機密,並刻意隱瞞死訊,持續發放月俸,部份殉職官兵的家屬直到1992年才知道真相而申請死亡撫恤並成立衣冠塚。

P-2V型偵察機第一樁空軍人員由失事地區集體遷葬臺灣的先例是在西元1992年12月14日,中華民國軍方在中正國際機場以隆重的軍禮迎靈,並舉行簡單的覆蓋國旗儀式。家屬皆認為,14位機員同生死共患難,33年來同葬一穴,歸葬後自應合葬一處,因此將他們一起葬在臺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一個480公分長的大墓穴。


每次心血來潮,google一下黑蝙蝠中隊的照片,再邊讀著一些相關文字,就覺得好感慨。

當初,他們是這樣愛國的啊! 甘迺迪說的那句,「不要問國家給了你什麼,而是你為國家做了什麼」,真的在這些飛官們生命上展露無遺。我們不能完全說國家賣了些人,在那個時局裡,有太多難言之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時勢是很結果論的,用現在感覺到的傷口去判定過去到底是對是錯、或誰對誰錯並不是很合理的事。

發生的就是發生了,道歉不過幾字宣言,再怎樣也不能替過去死一回吧! 與其消費歷史,還不如把當初犧牲的人的精神好好思維一番,也許就沒什麼好執著了。

劉德華,2002,黑蝙蝠中隊。


相關文章:
高空的風流 ──寫給黑蝙蝠中隊的隊員、家屬與歷史
亞洲週刊:黑蝙蝠專題

p.s.黑蝙蝠中隊的事蹟被發現,源於聯合報的一篇報導,由幾位罹難飛官家屬開始收集資料(當時聯合報總編輯傅依萍女士寫的一篇文章《爸爸回來了》。此連結為她兒子的blog。)閱讀的時候發現李華偉博士的名字,wow!他可是圖書館界非常有名的人,原來也是黑蝙蝠中隊家屬之一! 2007年去DC的時候,有去國會圖書館參訪,李博士就是接待者之一哩! 現在是美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雖然不一定是每個圖資人的特質,不過對於收集資料真的還蠻奮力不懈的這種態度,我在一些圖資朋友身上真的有感受到耶: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