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b8X遺族

當政府發出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後,台大開始處處充滿「驚喜」。一下子多了這個、拆了那個;一下子被某學院自動亮燈的超優廁所嚇到;一下子賴以為生的某個校內美食集散地關門說整修,一下子走路走到一半居然撞到黃布條,說施工請改道。

台大,資源分配的首選,撥到的經費也名列全國最高,不過校內也是依照世俗發展潛能觀來經費分配。所以,外面的人哪管你是甚麼系所,要譙就譙整個台大;而一些被譙的校內"非核心"單位,只好回譙那些世俗心中的寶貝科系。台灣大學阿,這個校名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真的很泛政治化XD

事情到底有沒有中立的可能性? 監察院嗎? 檢調嗎? 都已經讓人覺得有也好、不中立也沒差。那麼大學呢? 台大究竟是受害者,還是既得利益的加害人形象? 老實說,管你怎麼看台大,我可以不卑不亢的對外人說我是台大畢業的。可是人很好笑,篩選人才的時候,台大這招牌多少有點用,進去上班以後,好像早晚總會遇到「阿你不是台大的喔,怎麼xxxxxx」這樣折損別人工作能力的話,起碼我待過幾個地方就曾經看到別人發生的慘劇。

只是覺得好奇怪喔! 台大有說他們出來的學生甚麼都好嗎? "菁英"不就是個廣告詞而已吧! 哪個學校不想說? 但有些人就是對台大講出這樣的話特別敏感@@ 所以,我一直覺得,在維持專業形象之餘,也要能享受當打雜小妹/弟之樂。

1999年,我進入台大就讀,學號b88開頭。那時候全校最新的建築應該是總圖書館,剛蓋好三年之類的吧! 總之,大一的時候,我還經歷過把舊總圖的書搬到新總圖一事。文院的教室,走進去好過癮,像古蹟一樣,上課的時候,椅子嘎嘎作響,好像要練氣功才可以在上面放心穩坐。

共同教室也差不多,連同旁邊的五號館(農學院大本營,台大最早的建築物之一),打從老爸念書的時候就存在了。爸爸是64級的(還是63? anyway,差不多早我25年在台大打滾過),這兩棟樓的課桌椅,我記得也都是舊不拉基的。

普通大樓,那時候也算比較"現代"的新教室,但我與普通最深刻的記憶倒非建築本身,而是中午12點還有下午5點一直飄過來的摩斯漢堡香味。現在也沒啦=.=

總之,每當我到歷史悠久的學院上課時,大一的時候,都會為自己坐在這樣的大樓裡、用這樣的桌子椅子感到莫名興奮;等到有一天習慣了這些課桌椅,更是發起那種"和舊時代真正厲害的老台大人"有相承的感覺。畢業時和同學巡禮校園的時候,有一部份哭泣,是因為帶著這樣感覺畢業很光榮。

繼續留下來念了研究所,這個時候起,我是打從內心喜歡這間學校。在沒有想到任何政治有關的介入時。即便面對現實無情的砲轟,我還是能感受到一些"台大魂",不為所動的用自己的能力捍衛著個人與學校名譽。2007畢業,繼續留下來工作,因為接待外國人,有機會了解台大的過去,很多東西,我記在心裡了。

台大變得越來越時髦,不過這也是在國家地位不是那麼強盛之下,promote形象的一種方式。

好險我的記憶,還有一些遺族身分在。

=============================

去年暑假,活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某塊屋頂莫名其妙不見了,聽說要學人家挖個天井擷取日照。你知道,活大長得很像廟宇的形狀,那麼,有人看過廟宇的屋頂被掀開一個洞的嗎@@ 好怪!爆怪! 結果梅雨季節一到,整個活大裡常看見清潔阿桑不斷掃水的身影,下的更滂沱一點,簡直跟淹水沒兩樣,在裡面吃飯還可以看到不少衣服被噴溼的超性感同學=.=

今年暑假,走在學校很煩,光是我常經過的幾條路線,就有好多地方被圍起來。那天經過共同,哇靠,超新! 不要說課桌椅,連教室門都換了,還有看起來超高級又高調的資源回收箱...雖然外觀還是維持一股舊舊的風味,不過同時看外又看裡,還蠻變態變態的XD
=============================

有沒有更搭一點的方式呢...復古也可以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形象吧。不過,不管怎樣,我覺得文化還是很重要的。所謂文化,並不是搭上台大傳統的一些節慶或規矩就算數,你得真的把那種精神變成自己的才是。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等妳也離開台大,另一位換跑道的朋友也走了後,我熟的b8X,可全然從台大退位了。

下回又聽見有人到台大工作,應該是教授講師之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