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覺得越來越能體會言不由衷的滋味了@@
有點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又不是那麼投機。只是每次在詮釋一件事情,可能用詞、事件的順序等,好像都要用對方較能接受的方式進行,ok,雖然我知道那也只是"我以為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是什麼",是有主觀的可能,但我卻不放心用自己的思維去訴說。所以遇到思維共鳴的朋友,講起話來就超爽,真的就像放屁一樣直接、舒暢。
但我覺得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溝通真是難極了!對於我自己,倒是以生活體驗漸漸將不同的價值觀融合,因為我知道這種東西說了也不一定馬上能有影響,只是呀,人常常處在介於A與B的情況中,有時為了緩和A與B的衝突關係,而自己是一個緩衝中介者的時候,還真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
於是就這麼言不由衷起來,常要聲東擊西去探測對方的心理與認知狀態,或是先兜一大圈再進入主題,進入主題之後又難以啟動對方的改變...,哇咧,我這是在展現「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嗎!?明明知道人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呀...>"<
順其自然又真的好嗎? 每次覺得「一切都無所謂,放它去吧」的時候,就浮現小時候阿嬤說過的真實故事:「有一個死刑犯在槍決前把老媽乳頭咬掉,抱怨為何從小一直縱容他」的畫面,媽呀,奶頭被咬掉超痛耶!
於是行為面又回歸言不由衷的狀態,好一個有勇氣的許阿白!!但我會不會越來越不愛講話阿....? 算了算了,來句管理學的精華:It depend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