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停在去年9月的最後一篇文章,wow,非常之久,任由此處荒草蔓延,我就說,果然還不太適合種植、養動物、生小孩等,若有近一年的不理會,不知道我會增添多少孽障呀!
不寫,也不代表沒想法,更非日子不精采,只是覺得讓想法與感覺在腦子裡打轉著吧,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日子來,漸漸看透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不管在外觀或心理或行為上,終於承認自己的獨特,倒也不是自命清高的那種想法,能建構出一個自我形象,以及為人處世的大致原則,類似這樣的釐清,not bad.
最近在弟弟與同學一起成立的blog文章,提到未來;在心理系老師的blog看到自我歷程的剖述;與我的指導教授分享生命曲線...。喔對,這些日子反倒看了比以往還多一點點的"課外讀物"。不過,比起經常過目大量資訊流的人,我應屬"面目可憎"型吧!(若以「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這話來判斷)
我看的不多,但想的很多。對朋友而言,我經常是神秘的,因為習慣瞬間消失,然後隔一段時間沒有我的消息。每次上msn,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小白,最近在幹嘛",嘿嘿,真的沒幹嘛,但我常在想很多很多事情。浪費時間?沒有效益?不夠踏實?Fine,由人說,我不過是探索自己,這是吾人最大之權利,因為只有我最接近自身心靈運作,以及感應大腦神經及體內器官舒爽與否的運行,這是非常professional的,偉大如愛因斯坦之輩的科學家也得止步的禁區。
這世界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感到不確定呢?後來我在想,也許是看太多,想太少吧!結果到最後,大家想達到的未來都一樣,例如有學位,有工作,有房子,有地位...等等等等,因為大眾媒介容易型塑出一個成功的定義,所以,假設大家不管怎麼爬都可以到那樣的人生景點,那麼全世界看起來都是同一種樣子的人了,oh,what a bored picture!
多少人了解自己呢?就像學問不斷會被推翻一樣,我不會說,我此生就是什麼一個樣兒,不過,你得承認人都有一個調性,只是那個調性不是輕易能被發現的,即使是自己。一旦發現該調性並非與世俗價值觀同步的時候,鐵定會有掙扎,會懷疑自己,有的人便在此無形的鬥爭之中,掩埋了自己的基調。
我不是要告訴你,你看我超強,我似乎掌握自己的調性而你沒有咧!這種炫燿太智障了=.= 我只是想分享我的發現,這些日子以來,漸漸發現,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調性,你會過的好一點,所謂因材施教也就是這個道理,應該說,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調性,你知道怎樣你會好過一點,譬如,你就會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就不會因為自己不能當總統或郭台銘而太自卑或遺憾,因為總統只有一個,老郭也只有一個。
我現在都在想,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做某事,為什麼花時間在某事上,我實在很想回答,「因為這樣我會覺得踏實一點。」但我媽說這樣太沒禮貌。好像是。但...唉怎辦,有時候做一些事根本都僅出於"靈肉合一"的一致性,好吧!順當下情境與對象來說話了,the presentation of everyday life,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
Just be happy, it mat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