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忘記死亡,但死亡不會忘記你。"
所以我們對人生要有更多關懷與實踐,每個人都會死,心要更柔軟才是,然後你可以記得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事情。
有沒有孟婆湯我不知道,有沒有來世我也不知道,可是我會相信,如果這輩子寬容一點,之後你的人生基模可能會好一點。
2006/10/24
2006/10/17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08/24
唱歌就像練琴
大四那一年,我曾認真的想去拜師學歌藝。因為發現自己沒法像陶吉吉那樣R&B 會成為去KTV的敗點:p
可是後來又不了了之。
從以此後唱歌開始以感情取勝。
昨天看黑澀會,哈林教了一些唱歌的技巧,尤其是轉音、真假音、海豚音,真的是硬練出來的,像練琴一樣。突然覺得肅然起敬,跟著電視長唉一聲,倏然有劃破黑夜寂靜的聳動...。
還真難聽 =.=
執著原來這麼重要。但,要怎麼分出執著還是一意孤行呢?從小我就confuse於固執和擇善固執之間,基本上這兩個詞並沒有什麼不同嘛!其實都是蠻令人討厭的個性,只是為成功的人造就出"擇善固執"的文字遊戲。
有感而發,算了 我要來去練唱歌~
可是後來又不了了之。
從以此後唱歌開始以感情取勝。
昨天看黑澀會,哈林教了一些唱歌的技巧,尤其是轉音、真假音、海豚音,真的是硬練出來的,像練琴一樣。突然覺得肅然起敬,跟著電視長唉一聲,倏然有劃破黑夜寂靜的聳動...。
還真難聽 =.=
執著原來這麼重要。但,要怎麼分出執著還是一意孤行呢?從小我就confuse於固執和擇善固執之間,基本上這兩個詞並沒有什麼不同嘛!其實都是蠻令人討厭的個性,只是為成功的人造就出"擇善固執"的文字遊戲。
有感而發,算了 我要來去練唱歌~
2006/08/10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世界是不公的。」
這是部非常具穿透力的電影,不敢說喚起我的靈魂,但確實喚起靈魂中的一些激動。
南美革命英雄格瓦拉與好友阿爾貝托在23歲那一年橫越南美的壯舉。從安逸到震撼,被驅趕而無家可歸的共產黨員、安地斯山區原住民的流落、印加黃金文明的被摧毀、祕魯痲瘋村的被隔離...南美地方主義形成的不公與分裂,燃起了正直格拉瓦的革命之火。
畫面也憾動了我,直接的撼動。不若一些所謂非主流影片的晦澀與質疑,就像戲中主角一樣,火爆、卻又以誠摯的溫柔貼近觀眾。我突然想起了台灣,不同影片當時背景,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公與分裂。但當一個革命家,需要更多難以轉彎的道德勇氣,像瘋了一樣的固執離我們都還太遠。
放心吧美國人,世界不會是平的。那是太幸福的你們過度獨大主義所寫下的焦慮之書。

這是部非常具穿透力的電影,不敢說喚起我的靈魂,但確實喚起靈魂中的一些激動。
南美革命英雄格瓦拉與好友阿爾貝托在23歲那一年橫越南美的壯舉。從安逸到震撼,被驅趕而無家可歸的共產黨員、安地斯山區原住民的流落、印加黃金文明的被摧毀、祕魯痲瘋村的被隔離...南美地方主義形成的不公與分裂,燃起了正直格拉瓦的革命之火。
畫面也憾動了我,直接的撼動。不若一些所謂非主流影片的晦澀與質疑,就像戲中主角一樣,火爆、卻又以誠摯的溫柔貼近觀眾。我突然想起了台灣,不同影片當時背景,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公與分裂。但當一個革命家,需要更多難以轉彎的道德勇氣,像瘋了一樣的固執離我們都還太遠。
放心吧美國人,世界不會是平的。那是太幸福的你們過度獨大主義所寫下的焦慮之書。

2006/06/05
swatch 的紀念
今早在報紙上看見swatch新款的介紹,雖然現在我已脫離那種手錶款式的軌道,但還是有份紀念性的熟悉,幾乎可構成某段生命歷程的紀念。
說到swatch,總會與你畫上等號。
國中的時候,我好愛swatch呀!也許是覺得它很多變、很有創意吧,也因為swatch,我變得很愛看也愛收集手錶,直到後來發現買錶損耗財力的嚴重性才罷手。當時豪邁的我,還以swatch允諾了同學的畢業禮物,一買就是6個人,多年來的零用錢不知捐給了swatch多少>"<
送東西給喜歡的人,我也送swatch,所以我說會想到你。一直到大一大二,我們都還愛著swatch,記得有一年情人節,你不經意掏出一支swatch,頓時讓以為吃吃飯就混過情人節的我大感驚喜,阿~那時候心智真的很物化,我終於覺得你很喜歡我....。
後來,還是分開了;後來,手錶也停止走動了。我把那支swatch收進老家的抽屜,好像一同把那份感情小心翼翼的封了起來,但是偶爾打開抽屜望著那支錶時,那些過去畫面也未消逝的在我腦中放映。不會再有那樣的戀愛了,單純的年紀、心智、以及對愛情最原始的信仰所交織的一種戀愛。
後來買錶的品味就轉了,告別那段感情之後,我就犒賞自己一支秀氣的morgan,一戴就是好幾年,感情無法再深入的好幾年。一直前幾個月的另一支新錶,彷彿又告別了之前的一段歲月。
swatch的紀念,也許是一份單純吧!我也不曉得。總之,現在再戴起swatch,老覺得它們太可愛,好像放在我的手腕上有點怪了@@ 然而,我依舊記得那份熟悉。
說到swatch,總會與你畫上等號。
國中的時候,我好愛swatch呀!也許是覺得它很多變、很有創意吧,也因為swatch,我變得很愛看也愛收集手錶,直到後來發現買錶損耗財力的嚴重性才罷手。當時豪邁的我,還以swatch允諾了同學的畢業禮物,一買就是6個人,多年來的零用錢不知捐給了swatch多少>"<
送東西給喜歡的人,我也送swatch,所以我說會想到你。一直到大一大二,我們都還愛著swatch,記得有一年情人節,你不經意掏出一支swatch,頓時讓以為吃吃飯就混過情人節的我大感驚喜,阿~那時候心智真的很物化,我終於覺得你很喜歡我....。
後來,還是分開了;後來,手錶也停止走動了。我把那支swatch收進老家的抽屜,好像一同把那份感情小心翼翼的封了起來,但是偶爾打開抽屜望著那支錶時,那些過去畫面也未消逝的在我腦中放映。不會再有那樣的戀愛了,單純的年紀、心智、以及對愛情最原始的信仰所交織的一種戀愛。
後來買錶的品味就轉了,告別那段感情之後,我就犒賞自己一支秀氣的morgan,一戴就是好幾年,感情無法再深入的好幾年。一直前幾個月的另一支新錶,彷彿又告別了之前的一段歲月。
swatch的紀念,也許是一份單純吧!我也不曉得。總之,現在再戴起swatch,老覺得它們太可愛,好像放在我的手腕上有點怪了@@ 然而,我依舊記得那份熟悉。
2006/06/02
link to 那個輝煌的年代
是復古風影響了我嗎?電視上,我會駐留在有某些"老藝人"的節目,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但也有好一陣子了。突然發現自己這個癖好,是因為開始期待白冰冰的<冰火五重天>,還有常在頻道上搜尋蔡頭的身影。
漸漸對一些秀場年代的藝人不陌生了,甚至還欣賞起一些人來,像是秀場知名主持天后BB(哈哈,不知道是誰齁)、王彩樺、白冰冰、蔡頭、林美照...,每次看到他們出現在電視上,都會被那種機智的反應、不常聽見而詼諧的字眼逗得哈哈大笑,尤其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真的可稱上"療傷系老藝人"耶!
秀場歲月我不曾參與,但每次聽他們在敘述那段輝煌的歷史,那畫面實在不禁令我再三想像,撇開一些黑道糾紛不說,我想那些表演與舞台視覺應該是非常值回票價的吧!也許這只是對應出現在多數節目的乏味吧@@蔡頭紅頂藝人的生意即將再出發,那天我在電視上小看一段表演,之後竟然很想去現場瞧瞧,印象很深的是有個日本婆婆的角色,兒子被徵召當兵,而她天天在崖邊等待兒子,配上哀淒的日本調,電視機前的我都感動了,現場應該更有感覺吧...。
倒不是完全推崇那個年代的所有,但是,那個年代的表演精神,卻是現在許多節目所缺少的,放眼望去,現在許多綜藝節目,精彩的是有幾個?貌美卻不具專業的主持人輕易一想就有了,玩遊戲玩到兩個多小時不知道還需要闢個節目是幹嘛,談話性節目重複邀請同一個(組)人談同樣的話題是怎樣?
電視生態要多一點責任感啦!不是只有造就話題就夠了,整個視覺、聽覺太隨便,不如聽廣播就好了@@ (其實我還覺得DJ的反應與談吐更勝於許多電視主持人) 現在的電視節目就是缺乏一份精采,都快被新聞比下去了=.=
所以我才漸漸link to 那個輝煌的年代吧。
漸漸對一些秀場年代的藝人不陌生了,甚至還欣賞起一些人來,像是秀場知名主持天后BB(哈哈,不知道是誰齁)、王彩樺、白冰冰、蔡頭、林美照...,每次看到他們出現在電視上,都會被那種機智的反應、不常聽見而詼諧的字眼逗得哈哈大笑,尤其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們真的可稱上"療傷系老藝人"耶!
秀場歲月我不曾參與,但每次聽他們在敘述那段輝煌的歷史,那畫面實在不禁令我再三想像,撇開一些黑道糾紛不說,我想那些表演與舞台視覺應該是非常值回票價的吧!也許這只是對應出現在多數節目的乏味吧@@蔡頭紅頂藝人的生意即將再出發,那天我在電視上小看一段表演,之後竟然很想去現場瞧瞧,印象很深的是有個日本婆婆的角色,兒子被徵召當兵,而她天天在崖邊等待兒子,配上哀淒的日本調,電視機前的我都感動了,現場應該更有感覺吧...。
倒不是完全推崇那個年代的所有,但是,那個年代的表演精神,卻是現在許多節目所缺少的,放眼望去,現在許多綜藝節目,精彩的是有幾個?貌美卻不具專業的主持人輕易一想就有了,玩遊戲玩到兩個多小時不知道還需要闢個節目是幹嘛,談話性節目重複邀請同一個(組)人談同樣的話題是怎樣?
電視生態要多一點責任感啦!不是只有造就話題就夠了,整個視覺、聽覺太隨便,不如聽廣播就好了@@ (其實我還覺得DJ的反應與談吐更勝於許多電視主持人) 現在的電視節目就是缺乏一份精采,都快被新聞比下去了=.=
所以我才漸漸link to 那個輝煌的年代吧。
2006/06/01
常態的失序
我的職業是學生,照理說,應該花不少時間於學業中。但是我已經兩個多星期沒好好唸上什麼書了,只是我依舊忙碌,真忙到有那種"春?到死絲方盡"的感覺,一度處在身心不協調的狀態中。
常態的失序,衝突的字眼,我卻發現它也精練的詮釋出一種可能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說,如果失序變成一種經常性的習慣,稱之常態也不為過了。
我的身心其實頗為習慣這種生活步調了,看似有所進程的外在生活,我一樣在往前,殊不知有時那往前的一步,是耗盡力氣的代價,大家看到了美麗的結果,然其中的辛酸,卻是怎麼也無法解釋的了。知道嗎,我不是故意把生活搞到失序,常是突如其來的一件事、或一個人,就把我弄得人仰馬翻。我是抱怨過,但我漸漸在想,這是不是一種宿命?
我的物慾不高,生活簡單不怎麼講求,可是,以前有人對我說過,覺得我是一個複雜的人。是太貪心?還是年少那股自以為講義氣的性格依舊?儘管我不認為自己能力有多強,儘管我真覺得沒有我別人也不會死,但為何飛來一筆問題的時候,總不自覺踏入一攤渾水中,更匪夷所思的是,有些是不得不踏入的渾水呢?
寫文章的此刻,我並無埋怨或悲喜,只是這幾天突然覺得宿命了起來。如果這樣想,我會好過更多。最近突然想起一句歌詞,「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有時候一些注定的宿命,是不容多說的,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難以從語意去分析,"what u see is what u believe"實在是非常單純的一種狀態,用來詮釋對一個人的看法,還太膚淺。
一個人經常性的失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不小心會被外人的誤解殺死,也許我還是無法完全放下所有外界的評價吧!祝我的心臟更強壯,也祝我身心永保安康,還要走下去,還要。
常態的失序,衝突的字眼,我卻發現它也精練的詮釋出一種可能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說,如果失序變成一種經常性的習慣,稱之常態也不為過了。
我的身心其實頗為習慣這種生活步調了,看似有所進程的外在生活,我一樣在往前,殊不知有時那往前的一步,是耗盡力氣的代價,大家看到了美麗的結果,然其中的辛酸,卻是怎麼也無法解釋的了。知道嗎,我不是故意把生活搞到失序,常是突如其來的一件事、或一個人,就把我弄得人仰馬翻。我是抱怨過,但我漸漸在想,這是不是一種宿命?
我的物慾不高,生活簡單不怎麼講求,可是,以前有人對我說過,覺得我是一個複雜的人。是太貪心?還是年少那股自以為講義氣的性格依舊?儘管我不認為自己能力有多強,儘管我真覺得沒有我別人也不會死,但為何飛來一筆問題的時候,總不自覺踏入一攤渾水中,更匪夷所思的是,有些是不得不踏入的渾水呢?
寫文章的此刻,我並無埋怨或悲喜,只是這幾天突然覺得宿命了起來。如果這樣想,我會好過更多。最近突然想起一句歌詞,「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有時候一些注定的宿命,是不容多說的,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難以從語意去分析,"what u see is what u believe"實在是非常單純的一種狀態,用來詮釋對一個人的看法,還太膚淺。
一個人經常性的失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不小心會被外人的誤解殺死,也許我還是無法完全放下所有外界的評價吧!祝我的心臟更強壯,也祝我身心永保安康,還要走下去,還要。
2006/05/26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份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託弟弟的福,在我擅自翻閱他書櫃的書籍後,有幸拜讀白石一文的這本書,《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份》。因為剛才哭了一陣,再次想起這本書來。
「人為何而活?」是此書寫作的命題,也許有人覺得想這個問題是浪費時間,但對於自認經歷太多不同承擔的我,卻是吸引我前往此書的關鍵。
白石一文引了托爾斯泰<人生論>的一段話:
你期盼每個人都為你而活,但是每個人都比你更愛你自己嗎?
這樣的願望能實現的可能性只有一個,
那就是所有人的存在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所有的人比自己更加愛他人
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以及其他所有的存在,每個人才能被愛。
...
所以身為一個生命的存在,你應當愛其他的存在勝於愛自己。
...
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人類的幸福及生命才能成為可能,
只有在這個條件下,荼毒人類生命的東西才會消失,
生存夥伴間的爭奪、痛苦的悲哀、死亡的恐怖才會消失。
白石在書中強烈的用男女間各種程度的情愫來象徵幸福是太偏激了點,就像因為強調peace,所以"與非伴侶發生性行為"這件事在書中的世界似乎是合理化了。(當然,聰明的人應該知道那是一種讓人較易理解托爾斯泰思維的一種方式,並不是鼓勵濫交的和平)其實可以感受到書中主角為了讓身邊的人都被愛,所以為對方作了很多,甚至包括"不想做卻還是做了"的犧牲,只是到最後的結局,這個主角還是一個人,那些"對方"沒一個留在身邊。
托爾斯泰是愛好peace的,白石所引的部份<人生論>只是一種烏托邦世界的假設,事實上,人很難擺脫自己的存在,我相信人還是愛自己勝於愛別人,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心裡的拉扯或情緒才會造成,因為愛自己與愛別人所做出的反應式會有差距的,所以會拉扯,情緒上也有落差。
最近媽媽常對我"開示",三不五時在言談間插入「隨喜」這個概念。大概的意思是,不管別人怎麼做,我們都能歡喜尊重他的作為,即便那是我們不認同的,只要心境轉,便能打從內心不動怒的去尊重他的行為。
這是愛自己?還是愛別人?我不敢斷定。但至少可以這麼說,「隨喜」可以愛自己多一點,也可以愛別人多一點,對吧!說穿了,愛自己與愛別人都只是當下的想法,愛的結果是什麼?如果用結果論來檢視愛自己好還是愛別人好,會不會比較實在一點?(然而結果往往不是我們能預期的@@)
算了,我不想了,會想到沒完沒了。但不表示想這些沒用,如果真能想出怎麼對人對己,我想生活的會輕鬆一點吧!不過,這確實是需要經驗累積的,或是死後被定論吧,哈。
因為想這個,所以知道多年來為何自己會覺得累了,先前文章說過,我愛和平,所以愛別人很多;但是我也愛自己,我很愛自己,所以那種自由主義不時牽動著我。於是,生活中開始出現衝突、摩合、妥協、矛盾等等之類的現象,知道嗎,我在希望能帶給別人好過的同時,總捨不得虧待自己,於是會有一部分的自己扛起壓力,就是,我要找到一種方式讓自己好過,但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方式,也許是一種思維、也許是一種行為。
所以,我是好孩子,我也是壞孩子,相對的好與壞就是了。
在沒有喪失精神之前,我依然捍衛心中尚未崩壞的部份,一定要有那部份,才覺得活得完整!好不好,就讓我留著那部份?好吧,不管別人同不同意,我要留著那部份,至少在我未能完全隨喜別人之前,先這樣吧。
2006/05/19
(Y)
這應該是除了笑臉、哭臉外,我在MSN比較記得的指令吧!打出來就是一個稱讚用的大拇指,常用於「哩蓋厲害」的情況下。
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比這個更貼切的表示了,什麼「屌」、「棒到不行」、「好聽到爆」,似乎都少那麼一些有力的感覺,就是大拇指了,一定要來個大姆指沒別的啦!!!
一個就是「One night in 北京」,一個就是「如果你是李白」,今天沒別的想稱讚了,而已經有很有一陣子左右大拇指就是這兩首歌了。
「One night in 北京」,陳昇幹的好!那種悶住的濃烈,不是方文山與周杰倫合作可以搞出來的豪壯。阿信也唱的絕!(可能因為聲音吧,有著跟陳昇不同的悲壯感,我比較愛:P)一開始的堅定、轉而京劇唱腔起、再來個嘶吼,最後樂團眾樂器加上數次"one night in 北京"的低吼,簡直恍若被打通全身筋脈一般,手毛也被震到起立站好,尤其邊走路邊聽時,風把手毛吹得蒼勁的像在拍one night in 北京的mv!嗨的咧!給一個大拇指!
「如果你是李白」,又是另一種風情,林夕怎麼可以把李白與愛情結合成這樣,寫實到一個不像話的地步!那種瀟灑,可能王菲也無法詮釋出莫文蔚的狂放。總覺得王菲有點脫俗,莫文蔚聲音較沉,透過曲調倒把塵世愛情唱的很輕,輕到可以感覺精神獨立,阿對!像是「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般無敵帶種。我聽這首歌的後走路都會很外八,不知道是在得意什麼@@ 也給一個大拇指!
歌曲好像也有命格,一旦與listener某部份結合了,就好像提煉出什麼生命的力量一樣,(Y)!然後才發現這個blog沒有表情符號好像很不生動XD
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比這個更貼切的表示了,什麼「屌」、「棒到不行」、「好聽到爆」,似乎都少那麼一些有力的感覺,就是大拇指了,一定要來個大姆指沒別的啦!!!
一個就是「One night in 北京」,一個就是「如果你是李白」,今天沒別的想稱讚了,而已經有很有一陣子左右大拇指就是這兩首歌了。
「One night in 北京」,陳昇幹的好!那種悶住的濃烈,不是方文山與周杰倫合作可以搞出來的豪壯。阿信也唱的絕!(可能因為聲音吧,有著跟陳昇不同的悲壯感,我比較愛:P)一開始的堅定、轉而京劇唱腔起、再來個嘶吼,最後樂團眾樂器加上數次"one night in 北京"的低吼,簡直恍若被打通全身筋脈一般,手毛也被震到起立站好,尤其邊走路邊聽時,風把手毛吹得蒼勁的像在拍one night in 北京的mv!嗨的咧!給一個大拇指!
「如果你是李白」,又是另一種風情,林夕怎麼可以把李白與愛情結合成這樣,寫實到一個不像話的地步!那種瀟灑,可能王菲也無法詮釋出莫文蔚的狂放。總覺得王菲有點脫俗,莫文蔚聲音較沉,透過曲調倒把塵世愛情唱的很輕,輕到可以感覺精神獨立,阿對!像是「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般無敵帶種。我聽這首歌的後走路都會很外八,不知道是在得意什麼@@ 也給一個大拇指!
歌曲好像也有命格,一旦與listener某部份結合了,就好像提煉出什麼生命的力量一樣,(Y)!然後才發現這個blog沒有表情符號好像很不生動XD
言不由衷
怎麼覺得越來越能體會言不由衷的滋味了@@
有點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又不是那麼投機。只是每次在詮釋一件事情,可能用詞、事件的順序等,好像都要用對方較能接受的方式進行,ok,雖然我知道那也只是"我以為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是什麼",是有主觀的可能,但我卻不放心用自己的思維去訴說。所以遇到思維共鳴的朋友,講起話來就超爽,真的就像放屁一樣直接、舒暢。
但我覺得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溝通真是難極了!對於我自己,倒是以生活體驗漸漸將不同的價值觀融合,因為我知道這種東西說了也不一定馬上能有影響,只是呀,人常常處在介於A與B的情況中,有時為了緩和A與B的衝突關係,而自己是一個緩衝中介者的時候,還真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
於是就這麼言不由衷起來,常要聲東擊西去探測對方的心理與認知狀態,或是先兜一大圈再進入主題,進入主題之後又難以啟動對方的改變...,哇咧,我這是在展現「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嗎!?明明知道人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呀...>"<
順其自然又真的好嗎? 每次覺得「一切都無所謂,放它去吧」的時候,就浮現小時候阿嬤說過的真實故事:「有一個死刑犯在槍決前把老媽乳頭咬掉,抱怨為何從小一直縱容他」的畫面,媽呀,奶頭被咬掉超痛耶!
於是行為面又回歸言不由衷的狀態,好一個有勇氣的許阿白!!但我會不會越來越不愛講話阿....? 算了算了,來句管理學的精華:It depends.
有點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又不是那麼投機。只是每次在詮釋一件事情,可能用詞、事件的順序等,好像都要用對方較能接受的方式進行,ok,雖然我知道那也只是"我以為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是什麼",是有主觀的可能,但我卻不放心用自己的思維去訴說。所以遇到思維共鳴的朋友,講起話來就超爽,真的就像放屁一樣直接、舒暢。
但我覺得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溝通真是難極了!對於我自己,倒是以生活體驗漸漸將不同的價值觀融合,因為我知道這種東西說了也不一定馬上能有影響,只是呀,人常常處在介於A與B的情況中,有時為了緩和A與B的衝突關係,而自己是一個緩衝中介者的時候,還真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
於是就這麼言不由衷起來,常要聲東擊西去探測對方的心理與認知狀態,或是先兜一大圈再進入主題,進入主題之後又難以啟動對方的改變...,哇咧,我這是在展現「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嗎!?明明知道人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呀...>"<
順其自然又真的好嗎? 每次覺得「一切都無所謂,放它去吧」的時候,就浮現小時候阿嬤說過的真實故事:「有一個死刑犯在槍決前把老媽乳頭咬掉,抱怨為何從小一直縱容他」的畫面,媽呀,奶頭被咬掉超痛耶!
於是行為面又回歸言不由衷的狀態,好一個有勇氣的許阿白!!但我會不會越來越不愛講話阿....? 算了算了,來句管理學的精華:It depends.
2006/05/14
太極
我愛peace,從我的所作所為中,應該可以觀察到這種心態。
也許是源自一次次的"抗暴經驗"吧!漸理解到,事情總會改變,因此,不愛猛烈的革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目前我是這樣想。
當卒仔?也不是。有想法還是會行動,何況反骨到靈魂都要奔出肉體的我,怎甘心被冠上卒仔的封號!只是我更推崇以柔克剛,更相信gap的溝通是需要進程的,並且可以維持更長久的peace與自由,尤其是面對不同世代的差異這方面。
但這樣一定會讓人有矛盾的時候,溝通會牽涉到讓步,或是把對立者的話聽入心,這對自我價值觀必然產生困惑之矛盾,無妨,矛盾會讓人成長。但我也是現在才越來越了解這點。
得承認的是,因深愛peace而努力的過程,其實還挺累人的,因為必須檢視很多想法、克制不少慾望,甚至被非議而不太能辯解什麼...。看你怎麼想囉,如果覺得這是浪費時間,當然很輕易就的帶著自己的想法義無反顧衝向前;如果去經歷、挑戰這些困擾,也許會造就另一翻精神的自由、行為合理化的解放、承擔力量的提昇。我選擇後者,我不想要革命,但我有我的野心。
昨夜目睹一場革命。
我感覺你在革命,但我不知道這麼做可以真的革新自己的命,還是革掉對方的命而已?無關乎對錯,只有做法上的成熟問題,知道嗎,每見你一副大無畏的樣子,我會害怕你看到的只是自己。如同昨夜那場革命,你不會想到我在安靜地聽著,並且感到一些傷心。
怎麼不會希望你能達成想要的目標呢?可是你夠帶種的話,就不能只想著自己。蝴蝶振翅都會給遠方帶來地震了,何況我們都是你至親的人呢?怎麼可以天真的說,你做的一切都會自己承擔,不會和家人有關?我為你的膽識感到高興,一直以來我怕你太沒自信的憂慮似乎改善了,但膽識若沒了長遠的目光,與匹夫之勇何異?也許你也跟我有那麼一些相似,不知不覺就走上極端,但不管哪個極端都會盾到地,我漸漸知曉平衡木中心點的意義,雖然我也覺得放任你闖好,但要記得走回中心點,至少,靠近一點,好吧。
一定要記得,這是我想講的。
昨天不知在想什麼,到現在才發現「不自由,毋寧死」這話真的被濫用了。如果沒有類似當時那種環境,太輕易講這句話根本聽來就是意氣用事的氣話!死了還談什麼自由呢?當時人家是以死喚醒人民的自由權,如果有偉大到那種程度,再去說這話吧!如果覺得不自由,是不會想辦法就好了嗎?

太極,給我一種平衡而和諧的感覺,但又覺得它是會流動的,只是也總能在流動中一直尋找和諧。
也許是源自一次次的"抗暴經驗"吧!漸理解到,事情總會改變,因此,不愛猛烈的革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目前我是這樣想。
當卒仔?也不是。有想法還是會行動,何況反骨到靈魂都要奔出肉體的我,怎甘心被冠上卒仔的封號!只是我更推崇以柔克剛,更相信gap的溝通是需要進程的,並且可以維持更長久的peace與自由,尤其是面對不同世代的差異這方面。
但這樣一定會讓人有矛盾的時候,溝通會牽涉到讓步,或是把對立者的話聽入心,這對自我價值觀必然產生困惑之矛盾,無妨,矛盾會讓人成長。但我也是現在才越來越了解這點。
得承認的是,因深愛peace而努力的過程,其實還挺累人的,因為必須檢視很多想法、克制不少慾望,甚至被非議而不太能辯解什麼...。看你怎麼想囉,如果覺得這是浪費時間,當然很輕易就的帶著自己的想法義無反顧衝向前;如果去經歷、挑戰這些困擾,也許會造就另一翻精神的自由、行為合理化的解放、承擔力量的提昇。我選擇後者,我不想要革命,但我有我的野心。
昨夜目睹一場革命。
我感覺你在革命,但我不知道這麼做可以真的革新自己的命,還是革掉對方的命而已?無關乎對錯,只有做法上的成熟問題,知道嗎,每見你一副大無畏的樣子,我會害怕你看到的只是自己。如同昨夜那場革命,你不會想到我在安靜地聽著,並且感到一些傷心。
怎麼不會希望你能達成想要的目標呢?可是你夠帶種的話,就不能只想著自己。蝴蝶振翅都會給遠方帶來地震了,何況我們都是你至親的人呢?怎麼可以天真的說,你做的一切都會自己承擔,不會和家人有關?我為你的膽識感到高興,一直以來我怕你太沒自信的憂慮似乎改善了,但膽識若沒了長遠的目光,與匹夫之勇何異?也許你也跟我有那麼一些相似,不知不覺就走上極端,但不管哪個極端都會盾到地,我漸漸知曉平衡木中心點的意義,雖然我也覺得放任你闖好,但要記得走回中心點,至少,靠近一點,好吧。
一定要記得,這是我想講的。
昨天不知在想什麼,到現在才發現「不自由,毋寧死」這話真的被濫用了。如果沒有類似當時那種環境,太輕易講這句話根本聽來就是意氣用事的氣話!死了還談什麼自由呢?當時人家是以死喚醒人民的自由權,如果有偉大到那種程度,再去說這話吧!如果覺得不自由,是不會想辦法就好了嗎?

太極,給我一種平衡而和諧的感覺,但又覺得它是會流動的,只是也總能在流動中一直尋找和諧。
2006/05/11
變態
在我們所接觸的世界中,資本主義以一種「先進」的姿態席捲全球,社會現實相信市場機制、相信資本可物化成數字進行管理,在某方面來看是好,資本主義確實讓這個世界看來欣欣向榮,其所衍生之競爭,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一種良性向前的動力。至少巨觀的社會變遷是如此。
漸漸的,很多人也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缺點,畢竟競爭是現實的,最終不免形成一種貧富懸殊的結果,儘管這世界上不貧不富的中產階級超級無敵多,但是,從小在填家庭經濟狀況的時候,記得吧?「小康」,我很少偷看到有同學是填「富」的:P 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對於所處的經濟狀態並未覺得足夠,相對「小康」應該是「大康」,而多數年輕人也總說,「我想要賺很多錢」,沒錯,我也想,因為若沒有足夠的財富,有時候也許不能活的太好,例如對身體健康的有機飲食很貴、提升文藝氣質的表演票券很貴、讓病者存活的醫療很貴...,基本上,資本主義在某個角度真的很殺(我不敢斷定資本主義的全貌,因為它有很多取向,不是我這個門外漢一下子就懂得了的)。
記得我再很久前的文章寫過,我會為了廣告內容生氣。最近某個廣告詞一直讓我不認同,然後還聽到那個嘻皮笑臉的配音,每次看到那個廣告就很想罵一下。一個番茄汁的廣告啦,廣告詞是這樣白目的說著,「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意思就是,大家如果多喝番茄汁身體就會變強壯,醫生就沒錢賺很可憐(沒人可醫)。
我不禁想著,天阿,醫病觀也變得這麼資本主義了,人們與醫生用金錢交換健康,換句話說,醫生如果在市場上要賺的到錢,基礎就是越多人體弱多病。這樣很壞心耶!不知道為什麼,從我有認知以來,好像醫生、律師總被視為"很好賺"的行業,可是有沒有深想過其中的倫理問題?醫生跟律師都是很專業的職業,如果要操弄社會大眾賺取其中利益,應該不容易被攻破。當然,這不表示所有醫生或律師都這麼沒品,但就算沒品也不見得全是他們的錯,畢竟社會沒有倡導一個正向倫理觀,他們也需要生存的情況下,沒品的也理所當然。
最近看了一本書感受很深,隨著延壽醫學進步,老年人越來越多、越活越久,從人口學上來看,好像是醫學一大進步;但我們更該思考,這些老年人是否"活的不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balabla一堆慢性病就與老年人們慢慢耗,照顧年長者的人多半為青壯年,他們不但要對上,還要操心子女,還有自己事業上的壓力。如果延壽醫學只在壽命的加長,好大喜功的發表平均年齡多高,但未能視及所造成的困擾,那麼延壽也只是造罪,沒什麼太了不起。
我覺得社會有一種迷思(不只是台灣),主政者或民眾常常比較有興趣於"立即見效的改變",關於推動一些理想性或需長遠時間才見效的事情,主政者不敢冒這個險(況且若需更久時間,最終改變的好康被下一個執政者拿去了,好像會不甘心),民眾也沒耐心等待,所以短期的經濟效益更被偏愛。好像非得等到問題已經大到不行才能喚起憂患意識,最後苦的還不是每個人,漏洞越大,填補的時間需要越久,不是嗎?
許願的時候常說世界和平,身體健康...,弔詭的是,這些有願景的想法如果真實現,是不是又覺得太無聊了一點@@(新聞同質性太高,沒有爆點) 既然多數社會形成於資本主義之下,怎麼捨得下放太多利益予社會公平?誰說世界是平的?I don't think so. 但既然意識到這點,我想,我願意釋放出來的好心腸會多一點吧。
只是想起媒介傳播而來的訊息,不免覺得,這個世界有些既存的觀念還真是變態。
漸漸的,很多人也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缺點,畢竟競爭是現實的,最終不免形成一種貧富懸殊的結果,儘管這世界上不貧不富的中產階級超級無敵多,但是,從小在填家庭經濟狀況的時候,記得吧?「小康」,我很少偷看到有同學是填「富」的:P 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對於所處的經濟狀態並未覺得足夠,相對「小康」應該是「大康」,而多數年輕人也總說,「我想要賺很多錢」,沒錯,我也想,因為若沒有足夠的財富,有時候也許不能活的太好,例如對身體健康的有機飲食很貴、提升文藝氣質的表演票券很貴、讓病者存活的醫療很貴...,基本上,資本主義在某個角度真的很殺(我不敢斷定資本主義的全貌,因為它有很多取向,不是我這個門外漢一下子就懂得了的)。
記得我再很久前的文章寫過,我會為了廣告內容生氣。最近某個廣告詞一直讓我不認同,然後還聽到那個嘻皮笑臉的配音,每次看到那個廣告就很想罵一下。一個番茄汁的廣告啦,廣告詞是這樣白目的說著,「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意思就是,大家如果多喝番茄汁身體就會變強壯,醫生就沒錢賺很可憐(沒人可醫)。
我不禁想著,天阿,醫病觀也變得這麼資本主義了,人們與醫生用金錢交換健康,換句話說,醫生如果在市場上要賺的到錢,基礎就是越多人體弱多病。這樣很壞心耶!不知道為什麼,從我有認知以來,好像醫生、律師總被視為"很好賺"的行業,可是有沒有深想過其中的倫理問題?醫生跟律師都是很專業的職業,如果要操弄社會大眾賺取其中利益,應該不容易被攻破。當然,這不表示所有醫生或律師都這麼沒品,但就算沒品也不見得全是他們的錯,畢竟社會沒有倡導一個正向倫理觀,他們也需要生存的情況下,沒品的也理所當然。
最近看了一本書感受很深,隨著延壽醫學進步,老年人越來越多、越活越久,從人口學上來看,好像是醫學一大進步;但我們更該思考,這些老年人是否"活的不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balabla一堆慢性病就與老年人們慢慢耗,照顧年長者的人多半為青壯年,他們不但要對上,還要操心子女,還有自己事業上的壓力。如果延壽醫學只在壽命的加長,好大喜功的發表平均年齡多高,但未能視及所造成的困擾,那麼延壽也只是造罪,沒什麼太了不起。
我覺得社會有一種迷思(不只是台灣),主政者或民眾常常比較有興趣於"立即見效的改變",關於推動一些理想性或需長遠時間才見效的事情,主政者不敢冒這個險(況且若需更久時間,最終改變的好康被下一個執政者拿去了,好像會不甘心),民眾也沒耐心等待,所以短期的經濟效益更被偏愛。好像非得等到問題已經大到不行才能喚起憂患意識,最後苦的還不是每個人,漏洞越大,填補的時間需要越久,不是嗎?
許願的時候常說世界和平,身體健康...,弔詭的是,這些有願景的想法如果真實現,是不是又覺得太無聊了一點@@(新聞同質性太高,沒有爆點) 既然多數社會形成於資本主義之下,怎麼捨得下放太多利益予社會公平?誰說世界是平的?I don't think so. 但既然意識到這點,我想,我願意釋放出來的好心腸會多一點吧。
只是想起媒介傳播而來的訊息,不免覺得,這個世界有些既存的觀念還真是變態。
2006/05/09
Position
這是一封信,前陣子寫給我舅舅的一封信,一來覺得內容還不差,二來難得有英文字多過中文字的作品,故波此文。
Dear Uncle,
Sorry that i'm too busy to mail to u, though i have my idea about the world(between East and West).There is a hit called "the world is flat"(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4685), the author remind American of the threat of Indian and Chinese, because the former are good at software and the latter are good at hardware.The author said that they will 搶美國人飯碗.
But i don't agree the thought totally.
How the world can be flat? or we can ask "how the world can be fair?" In our traditional world of view, our education, we are taught "West is great", as u said, many ideas or theories are developed from west, and we always accept, believe, and obey the rule "made in west."
It's kinda sad, but it absolutely doesn't mean that we have nothing.
Take psychology for example,魏晉南北朝竹林七賢的清談、南宋朱熹&王陽明的理學,even 孔孟的儒家思想,印度的佛學, these are psychology! Especially 理學, it has a systematic thought, but why they are not the main flow of psychology? a great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at Chinese don't treat them as treature but 腐敗的傳統!But we can't all blame 自己人, before discussing this topic, we have to put our sight into the backgrou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Chinese went through.
Western imperialism exists here and there, from culture, fashion, politics, academy......, it seems we are dominated by west. I hate this situation, but i know i can't change it (just resisting something unfair by myself)
But i'm also affected:P So i still accepted many west things as i learned. It's not bad,in fact, when i need to explain something to others, west things are useful tools(we have the same "foudation", and i can ease the possibility of argue...oh!now i know why i always bicker with Mom!) . People said that "Knowldge is power", i must have enough power to live in this world:P But i won't agree "everything", this is my attitude of life now.
Hey, i'm not "edcating" u, just telling u what i think...World is alive, who knows 風水會怎麼轉? Things will not always stay at only one point, so, what is traditional? what is modern? there is no absolute answer. We can think too much and think less, we can accept and refuse, everything is just relativistic.
Cheers,
juneine
Dear Uncle,
Sorry that i'm too busy to mail to u, though i have my idea about the world(between East and West).There is a hit called "the world is flat"(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4685), the author remind American of the threat of Indian and Chinese, because the former are good at software and the latter are good at hardware.The author said that they will 搶美國人飯碗.
But i don't agree the thought totally.
How the world can be flat? or we can ask "how the world can be fair?" In our traditional world of view, our education, we are taught "West is great", as u said, many ideas or theories are developed from west, and we always accept, believe, and obey the rule "made in west."
It's kinda sad, but it absolutely doesn't mean that we have nothing.
Take psychology for example,魏晉南北朝竹林七賢的清談、南宋朱熹&王陽明的理學,even 孔孟的儒家思想,印度的佛學, these are psychology! Especially 理學, it has a systematic thought, but why they are not the main flow of psychology? a great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at Chinese don't treat them as treature but 腐敗的傳統!But we can't all blame 自己人, before discussing this topic, we have to put our sight into the backgrou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Chinese went through.
Western imperialism exists here and there, from culture, fashion, politics, academy......, it seems we are dominated by west. I hate this situation, but i know i can't change it (just resisting something unfair by myself)
But i'm also affected:P So i still accepted many west things as i learned. It's not bad,in fact, when i need to explain something to others, west things are useful tools(we have the same "foudation", and i can ease the possibility of argue...oh!now i know why i always bicker with Mom!) . People said that "Knowldge is power", i must have enough power to live in this world:P But i won't agree "everything", this is my attitude of life now.
Hey, i'm not "edcating" u, just telling u what i think...World is alive, who knows 風水會怎麼轉? Things will not always stay at only one point, so, what is traditional? what is modern? there is no absolute answer. We can think too much and think less, we can accept and refuse, everything is just relativistic.
Cheers,
juneine
2006/05/08
瞬間的濃稠
我要搬家了,所以著手整理東西。非常融洽的一個邏輯。人總是會在這個邏輯所演發的結果,開始見到許多怵目驚心的畫面。
沒錯,整理東西的時候,尤其那種必須清倉的搬家,很多原本以為遺忘的記憶就這麼"yesterday once more",相對於漫長的人生,這確實是個瞬間的濃稠。今天下午也不知哪來的"flow",我就是想整理東西,沉浸其中而感到痛快,心裡面很滿的那種痛快,悲傷與喜悅都很豐沛,彷彿自己是達人級的性情中人...。
熟悉卻被塞在抽屜最內部的鑰匙、上課不專心時在筆記上寫下的文字、大學時期的報告內容,更"驚悚"的是曾在一起過的人所寫的信件、幾張竟然記得是跟誰一同觀賞的表演票根...,真好,真的很好,原來我們的生活真的沒有白過,原來我們還真的一直在創造記憶,儘管也因遺憾而搞得自己很想哭一哭,卻也是個檢視自己生命歷程的時候。
人生阿,雖然沒有如偉人傳記般的絢爛,也沒特別在哪一方面有高度的成就,更因為懶惰未特意記錄許多當下的感受,但當觸及每個物品而閃現出某一段過去的故事時,驚覺自己還是頗用心的在生活著!因為用心,所以記得,所以成為某部分現在的自己。太好了,這是個很鼓舞人心的解釋,我沒有錯過太多什麼,至少,我選擇去經歷的,都卻確實實用心經歷了。
誰知到下一次檢視這些過往是什麼時候呢?我感謝起搬家這回事來,人要面對的不只是你所想的未來,還包括過去,可別忘了成就現今你存在世上的一切。
沒錯,整理東西的時候,尤其那種必須清倉的搬家,很多原本以為遺忘的記憶就這麼"yesterday once more",相對於漫長的人生,這確實是個瞬間的濃稠。今天下午也不知哪來的"flow",我就是想整理東西,沉浸其中而感到痛快,心裡面很滿的那種痛快,悲傷與喜悅都很豐沛,彷彿自己是達人級的性情中人...。
熟悉卻被塞在抽屜最內部的鑰匙、上課不專心時在筆記上寫下的文字、大學時期的報告內容,更"驚悚"的是曾在一起過的人所寫的信件、幾張竟然記得是跟誰一同觀賞的表演票根...,真好,真的很好,原來我們的生活真的沒有白過,原來我們還真的一直在創造記憶,儘管也因遺憾而搞得自己很想哭一哭,卻也是個檢視自己生命歷程的時候。
人生阿,雖然沒有如偉人傳記般的絢爛,也沒特別在哪一方面有高度的成就,更因為懶惰未特意記錄許多當下的感受,但當觸及每個物品而閃現出某一段過去的故事時,驚覺自己還是頗用心的在生活著!因為用心,所以記得,所以成為某部分現在的自己。太好了,這是個很鼓舞人心的解釋,我沒有錯過太多什麼,至少,我選擇去經歷的,都卻確實實用心經歷了。
誰知到下一次檢視這些過往是什麼時候呢?我感謝起搬家這回事來,人要面對的不只是你所想的未來,還包括過去,可別忘了成就現今你存在世上的一切。
2006/05/02
近一年來。
看著停在去年9月的最後一篇文章,wow,非常之久,任由此處荒草蔓延,我就說,果然還不太適合種植、養動物、生小孩等,若有近一年的不理會,不知道我會增添多少孽障呀!
不寫,也不代表沒想法,更非日子不精采,只是覺得讓想法與感覺在腦子裡打轉著吧,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日子來,漸漸看透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不管在外觀或心理或行為上,終於承認自己的獨特,倒也不是自命清高的那種想法,能建構出一個自我形象,以及為人處世的大致原則,類似這樣的釐清,not bad.
最近在弟弟與同學一起成立的blog文章,提到未來;在心理系老師的blog看到自我歷程的剖述;與我的指導教授分享生命曲線...。喔對,這些日子反倒看了比以往還多一點點的"課外讀物"。不過,比起經常過目大量資訊流的人,我應屬"面目可憎"型吧!(若以「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這話來判斷)
我看的不多,但想的很多。對朋友而言,我經常是神秘的,因為習慣瞬間消失,然後隔一段時間沒有我的消息。每次上msn,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小白,最近在幹嘛",嘿嘿,真的沒幹嘛,但我常在想很多很多事情。浪費時間?沒有效益?不夠踏實?Fine,由人說,我不過是探索自己,這是吾人最大之權利,因為只有我最接近自身心靈運作,以及感應大腦神經及體內器官舒爽與否的運行,這是非常professional的,偉大如愛因斯坦之輩的科學家也得止步的禁區。
這世界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感到不確定呢?後來我在想,也許是看太多,想太少吧!結果到最後,大家想達到的未來都一樣,例如有學位,有工作,有房子,有地位...等等等等,因為大眾媒介容易型塑出一個成功的定義,所以,假設大家不管怎麼爬都可以到那樣的人生景點,那麼全世界看起來都是同一種樣子的人了,oh,what a bored picture!
多少人了解自己呢?就像學問不斷會被推翻一樣,我不會說,我此生就是什麼一個樣兒,不過,你得承認人都有一個調性,只是那個調性不是輕易能被發現的,即使是自己。一旦發現該調性並非與世俗價值觀同步的時候,鐵定會有掙扎,會懷疑自己,有的人便在此無形的鬥爭之中,掩埋了自己的基調。
我不是要告訴你,你看我超強,我似乎掌握自己的調性而你沒有咧!這種炫燿太智障了=.= 我只是想分享我的發現,這些日子以來,漸漸發現,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調性,你會過的好一點,所謂因材施教也就是這個道理,應該說,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調性,你知道怎樣你會好過一點,譬如,你就會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就不會因為自己不能當總統或郭台銘而太自卑或遺憾,因為總統只有一個,老郭也只有一個。
我現在都在想,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做某事,為什麼花時間在某事上,我實在很想回答,「因為這樣我會覺得踏實一點。」但我媽說這樣太沒禮貌。好像是。但...唉怎辦,有時候做一些事根本都僅出於"靈肉合一"的一致性,好吧!順當下情境與對象來說話了,the presentation of everyday life,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
Just be happy, it matters.
不寫,也不代表沒想法,更非日子不精采,只是覺得讓想法與感覺在腦子裡打轉著吧,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日子來,漸漸看透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不管在外觀或心理或行為上,終於承認自己的獨特,倒也不是自命清高的那種想法,能建構出一個自我形象,以及為人處世的大致原則,類似這樣的釐清,not bad.
最近在弟弟與同學一起成立的blog文章,提到未來;在心理系老師的blog看到自我歷程的剖述;與我的指導教授分享生命曲線...。喔對,這些日子反倒看了比以往還多一點點的"課外讀物"。不過,比起經常過目大量資訊流的人,我應屬"面目可憎"型吧!(若以「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這話來判斷)
我看的不多,但想的很多。對朋友而言,我經常是神秘的,因為習慣瞬間消失,然後隔一段時間沒有我的消息。每次上msn,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小白,最近在幹嘛",嘿嘿,真的沒幹嘛,但我常在想很多很多事情。浪費時間?沒有效益?不夠踏實?Fine,由人說,我不過是探索自己,這是吾人最大之權利,因為只有我最接近自身心靈運作,以及感應大腦神經及體內器官舒爽與否的運行,這是非常professional的,偉大如愛因斯坦之輩的科學家也得止步的禁區。
這世界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感到不確定呢?後來我在想,也許是看太多,想太少吧!結果到最後,大家想達到的未來都一樣,例如有學位,有工作,有房子,有地位...等等等等,因為大眾媒介容易型塑出一個成功的定義,所以,假設大家不管怎麼爬都可以到那樣的人生景點,那麼全世界看起來都是同一種樣子的人了,oh,what a bored picture!
多少人了解自己呢?就像學問不斷會被推翻一樣,我不會說,我此生就是什麼一個樣兒,不過,你得承認人都有一個調性,只是那個調性不是輕易能被發現的,即使是自己。一旦發現該調性並非與世俗價值觀同步的時候,鐵定會有掙扎,會懷疑自己,有的人便在此無形的鬥爭之中,掩埋了自己的基調。
我不是要告訴你,你看我超強,我似乎掌握自己的調性而你沒有咧!這種炫燿太智障了=.= 我只是想分享我的發現,這些日子以來,漸漸發現,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調性,你會過的好一點,所謂因材施教也就是這個道理,應該說,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調性,你知道怎樣你會好過一點,譬如,你就會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就不會因為自己不能當總統或郭台銘而太自卑或遺憾,因為總統只有一個,老郭也只有一個。
我現在都在想,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做某事,為什麼花時間在某事上,我實在很想回答,「因為這樣我會覺得踏實一點。」但我媽說這樣太沒禮貌。好像是。但...唉怎辦,有時候做一些事根本都僅出於"靈肉合一"的一致性,好吧!順當下情境與對象來說話了,the presentation of everyday life,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
Just be happy, it matters.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