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3

where are we?

最近看到、聽到、遇到的一些事,興起寫這篇文章的念頭。與其沉浮在亂轟轟的世界潮流,何不靜思這個問題:「我們在何處?」

是這樣的,我最近一直在想「西方」這個名詞的意義,它如果代表的是「進步」,那我們東方難道就是「退步」嗎?而又正好它也傳達出一種「極樂世界」的感覺,那我們東方是不是就叫做「悲慘世界」哩?

若回答「no」,那為什麼我們常說要「效法」西方國家?常要拿西方的指標作為我們有否成就的依據?常在西方人面前沒來由地失了自信、失了自己?一連串的問號,我並非激問,只是說出了這些確實發生於現今的現象罷了。

那麼,我聽到看到了什麼呢?

在聽一場研討會的時候,提到大陸,在調查之中發現他們似乎有點過頭地崇洋媚外;在中央戲劇學院電視藝術系系主任的一番話中說:「中國大陸文化變得很西方化,台灣也是,但在傳統文化的繼承上卻比大陸完善,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還有在注意、強調。」;在教改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習歐美國家」這類的強調;在一個至美國留學朋友的老師口中聽到「國際學生拿能B已經很好了」;在「小孩不笨」的新加坡電影看到,新加坡一些教育中是多麼強調西方文化,讓一些明明是黑頭髮黃皮膚的小孩,對"說華語"這件事感到厭煩...。

結果,學別人,我們自己卻做得更不好,何以如此?因為土法煉鋼嘛!我們學人家的皮,可學不到骨子裡去。對於西方的成功,我不否認,但是人家有民族性、有完善的體制、有循序漸進的歷史里程,東方若一蹴可磯擷取人家耕耘多年的成就,說也活該,不成功就算了,往往會陷進讓西方牽著鼻子走的悲慘之中。

西方帝國主義現今仍在進行著,尤其是文化的侵略,但現代這個充滿自由意志的時代中,西方並非惡意荼毒我們,而是我們濫用了"謙卑"的民族性,已至於走到「一群人往現代化衝」、「一群人努力喚醒傳統民族意識」的分裂中,重點是,這兩群人,都非常非常辛苦,因為都太少時間靜思,我們是什麼人?我的民族性是什麼?我們可以在哪個層面做很好的現代化?

是的,越來越多人會在兩這間融合思考,但太少。

大家都很會嚷著國際觀,事實上,國際觀不是在於你對國際局勢了解多少,更不在於你爭取多少國際性賽事,更與聯合國的地位沒有太絕對的關係,一個基本沒有做好,不過是畸型的國際化,那個基本就是「開闊的胸襟」。你說,我們的政府胸懷如何?well, no comments,大家各自心有想法。

其次,則是自信的問題。講這個我總是會想到韓國,他們那種銳不可擋的民族性真的很嚇人,從早期抵制日本的侵略一直至今日產業的發展,他們確實比台灣交出更亮麗的成績單來。我不覺得我們比較笨耶,但人家就硬生生把Samsung鞏上世界第三手機大廠,政府推動一些數位產業也顯得有魄力、有進程許多。

不要說大陸,看我們身處的這塊寶島就好。知道嗎?我們有多少資源、多少機會在,大家何苦要拼命向外看,結果發展不出具規模的東西來呢?其實我們也漸漸在自立自強了,舉IT產業來說,從代工走向原創,但是真的還要再加油,在外界虎視眈眈華人文化的發展切入點時,我們在背景上其實已有很大的優勢了,只不過胸襟應再寬闊些,尤其是政府要多加護航,也讓我們自家產業可以更有永續發展的感覺,自信亦由此而生吧!

最後我想談兩個例子:關於胸襟面,是要說說近來風行一時的迪士尼電腦動畫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關於自信面,則是要提一篇歐洲人手機功能的調查報告。

超人特攻隊的創作者Brad Bird先生這次將動畫依上映國家不同,而造出幾個不同語言的版本,他與各地的動畫製作公司合作,修改出符合當地語言文化的內容(當然只是片段,以及某些畫面而已,並不是整個影片的更動),比如說,看中文版時,超能先生在看的報紙就是中文,以及一些我們的時事或常用詞彙。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動作,雖然可能沒有很多人知道這回事,但在這種小地方細膩,其實有時會給人家更多共鳴與親切,也因為有開闊胸懷,小地方才不至於被忽略,而人們對於這種「意料之外的驚喜」更有一種強不可抵的傳播能力,你說,這部片能不紅嗎?

另外一篇歐洲人關於手機功能的調查,更令我印象深刻。現在手機功能隨著無線網路的強化,更是繽紛到一種無法無天的地步,但捫心自問,這些功能的普及使用率又是多少?定價、連線速度、使用族群、使用習慣...,諸多因素去交叉分析後,你會發現其實「簡單就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消費者需求。是的,前幾名手機大廠來自歐洲,但各種多采多姿行動內容的發展強國,卻是咱們亞洲的日本、韓國,歐洲人不覺得他們少了什麼厲害的行動功能就是遜、跟不上時代,拿「手機看電視」來說吧,他們會考慮到連線品質、穩定度、手機螢幕大小是否適合等問題,最後這些行動功能大賣反而不是那些手機大廠發源地,狂愛這些行動功能的亞洲民族才漸漸抱怨科技使身體受損、人際疏離、生活越來越不安全...。我想,是自信問題吧!知道自己要什麼,或許在面對新潮流之際,能更有自信的決策。

結果舉這兩個例子,好像我自己也在崇洋媚外:P不過,確實那些貼心與冷靜,真的人性許多,我想,這是很值得作為我們人格培養的一部分,這也與我們的傳統相去不遠,像是儒家的惻隱之心、道家的豁達、法家的理智、理學家的格物致知...,西方可沒那麼多歷史足跡可循呢。

總之,我們是誰?我們在何處?我們往何處去?應該不管國際上有沒有受到不平等待遇,只要有價值的話,人家沒有不「攀附」你的道理(抱歉,我實在是辭窮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