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1

同心圓理論的條件

大概是「生活與倫理」的課本吧,記得上面載著中國傳統下理想的人生歷程,一幅同心圓,由內而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好壯觀的遠景阿!但若無特殊機運與特質,做到「齊家」應該就非常了不起了。

最近跟一些親友談話,尤其談及想要將一些非營利的理想宣導出去,或實際執行,才發現要完成更遠程的「治國」與「平天下」,似乎需要存在一些條件,比如說,要有錢、有力,方能更有大刀闊斧之氣魄,與達到理想之成效;否則,很容易就陷進一種含辛茹苦,卻又身心俱疲的情況。

說來有點不平齁,可是人也常常展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真理,有錢有力後,好像又會忘記初衷,不然就會面臨樹大招風的渾沌,有更多額外的承擔,讓你無法心無旁鶩地拼理想。講到這就想到證嚴法師,她創辦的慈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她抱持天下無災難的理念,但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質疑慈濟慈善行為的方向,看來,有錢有力,又是另一種疲累。

同心圓理論,每個人會走到其中的哪一環呢?現在想來阿,修身、齊家實在不簡單呢!跟一個人擁有的條件有很大關係吧,比如說,生長在比較有修養的家庭中,那達到修身的起跑點就領先別人很多。不過,總是人選擇自己想要達到的程度,只是能不能做好的問題而已,這樣想想,政治人物的勇氣還是值得稱讚,至少他們有國家、天下的渴望。(講不下去了,自己都覺得牽強:P)

總之,今天覺得我媽講了句有道理的話,她說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沒錯沒錯,說好一點是如此,如果覺得這種想法太有愛心,那就想"別人要怎樣是他們的自由,好壞隨之吧!" 那麼,我自己的選擇呢? 呵,不知道,因為我是擺蕩於英雄跟卒仔之間的小泰山啦:P

先把自己弄好最要緊吧!還要長智慧,恩,我可不想以後做些什麼大事業的時候,底下有太多人覺得我很蠢。沒辦法,我愛面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