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或在某些方面,我就是神經神經的,不想跟別人一樣,並不是刻意不一樣,就像我無法在跳樓大降價時跟別人一起搶購一樣...,總之,好,算我懶。
最近我想重作個人網站,思索著取個什麼樣的名字好,從大學開始我好像就有這種怪癖,就是我的報告標題,一定要想一個不正常的,比如說,有一次我們的作業是要觀察並紀錄水黽,然後我就下標題成"水黽的美麗與哀愁",諸如此類。標題往往成為我寫報告的動力點,偶爾有幾次遲交,真的是因為找不到喜歡的標題,所以寫不出自己滿意的東西來。
記得以前上國文課的時候,好像都會提到每篇文章的宗旨,其實我覺得標題就是宗旨,寫文章就是環繞標題走,不然就叫離題;只是又不太想太光明正大暴露標題的意思,所以就故意要寫個"好像這樣又好像那樣"的標題,多少引人一些好奇吧!
久而久之,這倒成了自己的一種習慣,make different, and make sense.這一陣子,對於談話性電視節目頗多微詞,節目如出一輒,還有節目名稱也是很遜。一開始覺得《康熙來了》名字取的真好,可是後來就很要命了,幾乎九成的類似節目都把主持人名字其中一個自擷取出來,硬是湊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節目名稱,然後每個製作人應說都是源自創意,沒有抄襲別人@@要不要做個民調,看觀眾是否覺得這是創意?
我覺得頻道經營可以換成"購買頻道"就好,現在就像boundle product,節目普普,重播多多,觀眾turn on順過頻道一輪之後,本想直接turn off,可是又想到第四台這麼貴,還有關了電視也不知道要幹嘛,然後就繼續坐在電視機前面被輻射也好。
其實電視是一個力量很強大的傳播媒介,我覺得只要能做出一些不同的東西,就很容易異軍突起。小時後我很愛看廣告,現在更覺得廣告還挺新鮮有趣的,不過也是要創造的有意思,讓觀眾看懂才有用,這是最近很深的感觸,因為發現有的廣告整支演完不知道在幹嘛,而我竟然會大動肝火=.=
「創」,別忘了「意」,因為我目前還無法跟製作人沾上邊,也沒有身分地位能說話影響頻道業者,所以只能寫寫小文盼望有新的東西出現,讓我值回票價一些,第四台這樣收費,還是很貴ㄋ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