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之後,愚人節在生命裡恍若沒這回事。我不再於那天鬼想什麼作弄。轉而變成一種個人懷念儀式。
在大家錯愕驚蟄的那刻後。
已不知何時對你開始發生興趣。我只知道那些年這些年,初看再看反覆看片段看怎麼看,那個十二少、程蝶衣、旭仔、歐陽鋒、Sam、何寶榮,那些個張國榮給的猖狂中帶細膩的痛快情緒,幸福中隱而作痛的矛盾命運,我說不上是個瘋狂影歌迷,但眼神就怎麼離不開這個多面角的水晶,透澈的讓人想遠遠投注些什麼,到最後縱身一躍的碎,讀著新聞的雙眼湧出了淚。
我一度以為,那是多麼關我屁事的一種距離。後來終於了解,在許多戲中你所流瀉的澎湃,對我而言某種程度是心中或生活經歷的輝映,當,再也沒有明目張膽的情緒可以釋懷的時候,那是,一種極大的失落。
你經常演著的就是你自己。
張國榮經常演著的就是那股爭議。
多年以來,我也經常心口不一的活在爭議中。
故事的後來,你選擇解脫,我長大了,也選擇誠實了,看不看得懂是別人的事了。你的態度,永遠活在我心中。不用演了,我也不演了,就像那片名說的,Happy Together,所有的事,以愛之名,這樣就夠了。
走後10周年,大肆的紀念活動與電視專輯報導是止不了的,沒去香港,感受你的風華依舊起勁的很。
「那份熱度從來未退,你是,最絕色的傷口。或許。」
夕爺當年未卜先知的替你寫好了,我真愛這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