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4

想要的感覺

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小時候媽媽總會順著這話問我,那我到底是喜歡山還是水呢?因為覺得敦仁之人與智慧之人都好吸引,所以就這樣意志不堅當了多年的草枝擺:P

個人調性與主流社會化碰撞多年,開始澄清自明,開始面對自己就是那麼一回事,總在某個點就這樣頓悟,給了自己一個解。雖然,答案,是隨境浮動的,但大抵不出一個本質,一個...安全地帶的本質吧,這樣說。

昨天給自己來了趟山林間的摩托車之旅。在平穩的年代與平衡還說得來的台灣,我沒有切‧格拉瓦的激情大愛,只是帶上耳機,向左甩尾,機車一管煙噴向無奈的傻蛋日常生活,走入蜿蜒小徑。

喔,忘了說,現在的我選擇山,心往仁者之輩靠近一些。智慧雖然也很重要,但向來習慣經驗主義,還是派一顆心去跟世界搏鬥吧!就像肉錘打肉片那樣,軟了以後就很好吃。心不執著了,也會比較好過。

這個象限中,前方不能一望無盡,轉彎也會被樹枝打到,甚至迎面而來的蝴蝶蜻蜓。可是我還挺享受這些自然而來的小插曲。山上涼風,耳邊正好搭上許茹芸的<想要的感覺>,輕快的曲調,是多麼久沒有選擇這種風格了呢?像從過去為畏畏縮縮的死胡同掙脫出來,我一個人,在溪邊敢躺在蒼芎間了,在原住民小吃攤敢讓一堆狗兒在我腳邊走來晃去了,敢對外國人打招呼了。

怕,是社會化制約結果。每個人被恐嚇的程度不同,只有自己打開,才能盡量終於屬於自己的原味。那歌詞寫得好:
「藍是海洋想要的感覺 吃是飢餓想要的感覺
淚是寂寞想要的感覺 你是想你想要的感覺」

感覺,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至於應該不應該,再說吧。如果主流價值又變了呢?那麼,你到底做還不做?就,回歸本質吧。愛的本質,先不論關係;親情的本質,先不論大兒子今天孝順還是小兒子明天對你好;天性的本質,先不論社會接受度。之類之類的。

心自由先吧。反正,自由之中也有高興悲傷,不用擔心自由到會過嗨。情緒這回事,不知道有啥好說管理的,可是我一直深信,當心柔軟了,自然會有一套展現情緒的模式,那是…很大器的,很…不卑不亢的,不是假裝著忍耐著的。

來新竹將近一年,我開始感謝天,這個城市像一棵風景不是太精緻的菩提樹,卻讓人有空面對本性,笑出一禎朋友說像國小的我的照片。

1 則留言:

路吸法米爾 提到...

尤其喜歡這一段:

"情緒這回事,不知道有啥好說管理的,可是我一直深信,當心柔軟了,自然會有一套展現情緒的模式,那是…很大器的,很…不卑不亢的,不是假裝著忍耐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