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獗的轉寄信、kuso的影片、無所不驚恐放大的新聞報導、天性愛競爭的跳舞歌唱比賽…,我們看到許多被冠上創意或有趣的產物,為天馬行空或華而不實或譁眾取寵而掌聲加尖叫。
可是時過了,下一波精采再現,前浪成為不知名的過去,到最後也不請楚誰抄誰,只見得一群一群人,看不到一個一個人。無聊所以沉默的窩著,管世界變成如何,我瘋狂而挑剔的尋找這一世經典,在這個角落,也是一組社群,只是形式散落,或像秘密會社一般,一邊跟著俗世吆喝,私下明瞭寂寞永生。
吆喝的人群中依然有一些皮笑肉不笑之人,仔細看,所以能夠惺惺相惜。
最近讀了蔣勳的<孤獨六講>,不是新作品,但物我的緣分民國百年始終得到圓滿。很難得,很精采。姑且不論其論調是否偏於某種取向,但既然書的宗旨就是明確的孤獨了,即去領受作者闡數孤獨的精采。醍湖灌頂的是旁徵博引古今中外乃至希臘神話、雅典哲學、佛陀思維的交叉論述,再加上迷人的幾部半古不新的電影片段,最後集成作者小說的元素。我跟著時而飽滿時而無奈,淋漓盡致的孤獨。
遇到這一世的經典,近年來幾乎放棄寫什麼心得了,堆疊的自我成長,比起對外說了自己也忘的文字或話語,從功利觀點來說是省力有效多了。頂多將書轉給下一個讀者,這是我最輕柔而不打擾的捍衛這一世經典之方式。
我說,經驗值縱然是創作的主體,可是沒了天文地理的輔佐,很難留下一個令人也令自己玩味再三的有了魂的載體。還是這樣覺得,還是這樣覺得。
記得小時候有追不完的經典,不管哪方面。如果新世代說這是老古板,我可要說,那只是潮流帶來的相對論,有一天新世代也會變成老古板。顛覆來顛覆去,結果不過是個三十年風水輪流轉,轉來轉去沒新把戲,只是藉著科技發展多了一些新物品。
而一直被傳承住的--雖然可能護持者越來越少的--才是這個世界應該力挽狂瀾的呀!我很慶幸生的不是太晚,我很慶幸家裡給的嚴格教育,我合群但不輕率的活著,但如果世界這樣一直下去,我這一世要好好做人,然後不要投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