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s "Marketing" exist in academia? If it does, how do we deal with this kind of tasks?
在學術環境久了,經常會想起這樣的問題。
Lecture的部分,倒是有頗為明顯的"成功條件",比如說,演講的題目、講者的reputation,或是主辦單位本身的號召力就很強之類的,喔,對於研究生,break time提供的點心好像也有一些影響喔,哈哈! 想到以前研究所的日子...。至於紀念週邊物品,通常對於短時間的演講並不是那麼重要。
要是舉辦幾個小時的演講,工作人員難免會擔心人數不足的窘境,然後盡量找人充場面,再強大的推銷也只能靠著自己的人脈關係口耳相傳,不過好像通常不會傳太遠XD 大型研討會可能不用擔心太多,因為就本質而言,研討會通常關乎領域趨勢或新發展的主題,多數人比較願意前來湊一腳。
需要收稿的活動、或期刊徵稿之類的事,就真的很辛苦了。期刊徵稿有發稿壓力,頂多延遲出刊被痛譙幾番(不過學術界的人好像不會真的太care吧! 還是只有我這個不愛看太多消化不完的東西的人會這樣:P),配合研討會而須徵求稿件的活動,就真的膽顫心驚許多了,因為研討會的日期就鎖定在那不久的將來,期間須先經過發通告、徵稿、收稿截止、檢視稿件尋求適合的評審委員、初審、(修件)、複審、公佈等過程,然後猛不期然的一個環節延遲,就累到下一個環節,偏偏整個過程都不能對人家太兇,對潛在投稿population不好,人家會不爽投;對評審委員更不用說,多數人都是德高望重的教授們,又不是找死,不能一直亂催(況且教授們也不怕人催,催不太動啦>_<)。
最近就是負責這樣一個恐怖的活動,活動與徵稿的消息七早八早就已經發出,離第一次通告各校也有近三個月囉! 中間又"放話"了兩次,也在學域重要刊物、網站上發消息,公文也是函這個函那個學校。一天一天過去,到昨天為止,詢問的人數應該不到5者吧!
昨天老闆娘(my boss la, female.)出招了喔! 我們先去查潛在投稿population的指導教授,用她的email一個個寄至這些教授們的信箱,然後想一想,為不漏掉可能的機會,也順便寄給各校系主任,以及"印象中影響力深遠"的大老們。
結果我今天狂接電話!!! 連稿件申請的email都衝好幾封過來了@@
昨日之壯舉,造就今日之欣慰。如果說這是一個marketing的過程,我真的深刻感受到,打中target audience的感覺。學術界好像這樣打還是最有效的,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開槍的那個人也要份量夠。
這個世界多數是自由市場的信奉者,不過在學術領域,很多很多方面,基本上應該不屬於自由市場的運作模式,和"外界"朋友聊天很容易就發現,我們在工作場所中認為"ok, i can take it"的部分蠻不同的。
不知道我這樣說對不對,marketing除了從行為面向來做researching、除了關懷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s and customers,潛在customers的生活生態了解多一點,也許枉路可以少走一點。然後看老天要不要關照一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