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9

何寶榮,黎耀輝。對話。

都是春光乍洩。

1995,黃耀明,歌曲。
1997,王家衛,電影。
2002,張國榮,歌曲。

不同時間點,不同詮釋,串連一起,春光乍洩得以完整。
=========================

對我而言,春光乍洩這個詞沒有甚麼特定意思,就是一個既存在那裡的意識,而所謂的完整,其實就是對一個東西有了較為綿密而連貫的感受。如此而已。

尤其發生在王家衛的電影時,更是不需要翻字典找出春光乍洩的詞義,如果這樣,肯定對它的英文片名糊塗。春光乍洩,happy together。

source:千連萬結的Google。因非商業用途,也就不計其最原始來源了。

並沒有電影推出的一開始就欣賞到,因為當年我才16歲,一來還沒早熟對一部深沉的男同志電影發生興趣,二來法定心智上還不及限制級的年齡層。不過,年紀大了一點來看也許是好事。記得以前我看完王家衛的電影,經常處在莫名其妙的狀態;近來則多了一些心有戚戚焉的體會。話說回春光乍洩這部電影,何寶榮(張國榮飾)與黎耀輝(梁朝偉飾)的情牽,就這樣變成經典;這兩個名字,在一些電影愛好者的文化中,就這樣變成經典;張國榮與梁朝偉,就這樣變成經典。一種「不用說太多,就是這樣」的感覺,而經典所代表的難以取代性,就是久了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看。

隨意Google一下就跑出一大堆劇情簡介、海報,還有影評。這樣的經典性。

何寶榮一直是很放浪不羈、玩世不恭的形象,看起來不在乎這世界的一切,包括感情,好像這世界有了什麼、沒了什麼,與他都沒有太大的關聯。他是寂寞的,寂寞帶他走向自我毀滅那個向度去。

黎耀輝是很入世的,他是理性過日子許多,雖然生活及肉體上不漫遊,可是精神上像是沒有歸屬一樣。他與何寶榮,活生生的對比著。可是黎耀輝也寂寞,理性讓他的寂寞變得內斂,不同的是,寂寞刺激他找尋安定。

我的感覺是,同志不同志,不是重點。講寂寞,講心之歸於何處,才是明顯。杜可風鏡頭的運用很現代,我不知如何形容那種視覺才貼切,總之,那種鋪敘手法是很生活化的,很容易使我們被提醒,「喔對,生活有一部分好像就是這樣子」。

多年以後,跳脫了何寶榮與黎耀輝。就結果論而言,張國榮與梁朝偉的命運,怎麼令人覺得與電影有那麼不可思議的互通。

轉向音樂。春光乍洩並不是專為春光乍洩這電影而作,黃耀明唱在前,王家衛之後也沒選它進電影配樂。不過作詞的林夕很妙,他使這首歌的詞與題名以一種莫名奇妙的融合呈現,就像王家衛導的戲一樣,很意象的,不言而喻的經典。

將1995黃耀明唱的版本視為黎耀輝內斂深沉的代言,從編曲、唱腔,情感的挹注,大異其趣於2002張國榮新唱的版本(在他與黃耀明互唱彼此作曲的那張EP:Cross Over中)。黃耀明的版本,一直都像是很有耐心的在等待些什麼,悄悄的進入,巧巧的收尾,輕輕的鋪陳。張國榮版本,很何寶榮的演繹風格,鋪陳的瀟灑,然開頭與結尾都是探戈節奏,彷彿預告他的出現與離開,都是這樣轟然的躍於前、嘎止。

我沒有特別的偏好,這是兩個不同的畫面。都聽,反覆聽,就像對話了。

1995,黃耀明,春光乍洩。黎耀輝,說。


2002,張國榮,春光乍洩。何寶榮,說。
source: YouTube
這支MV什麼時候出現我不太清楚,左上角mark出現滾石字樣,可是張國榮重唱此曲是由環球公司發行的@@ 反正不是太重要的事。MV由春光乍洩電影片段串起,這是放於此的理由。

春光乍洩
曲:黃耀明/蔡德才 詞:林夕

你以目光感受 浪漫寧靜宇宙
總不及兩手 輕輕滿身漫遊
再見日光之後 欲望融掉以後
那表情會否 同樣溫柔
意亂情迷極易流逝 難耐這夜春光浪費
難道你可遮掩著身體 來 分享一切
愈是期待愈是美麗 來讓這夜(乍現)
春光代替難道要等青春全枯萎 至得到一切
難道要等一千零一世才互相安慰
你我在等天亮 或在沉默醞釀
以嘴唇揭開 講不了的遐想
你我或者一樣 日夜尋覓對像
卻朝夕妄想來日方長

1 則留言:

Celia 提到...

Happy Together 太容易上癮
Iguazu 有著巨大的魔力
然而人生卻不竟然全充滿La Boca的色彩

太愛這部片
卻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
maybe it's like what you said
「不用說太多,就是這樣」

喜歡妳的文字
很高興這麼不經意地遇見